两年前,对于中国下一代坦克,我曾经出过一期视频。当时的核心结论是坦克要战舰化。也就是坦克要摒除拖拉机扛大炮的思维,要像战舰那样,具备全面的主动信息感知和主动防御系统。因为,过去坦克的设计思路,是基于一句话,对付坦克最好的办法就是坦克。这句话还有一句更加浓缩的说法,就是甲弹对抗。但俄乌战场的数据说明,甲弹对抗的假设已经不成立了,对付坦克最好的办法不再是坦克而是无人机和地雷。这就要求坦克必须分散布置,并且大幅度提升生存能力。 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,有的网友顺着这一思路,把它极端化了,声称未来战场,不仅不需要甲弹对抗,甚至连坦克都不需要了。而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信火一体。也就是无人机加大炮解决一切。粗看起来,这一思路似乎很符合潮流,俄乌战场上消耗巨大的无人机和155炮弹就是证明。我一开始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方案的问题在哪。直到看到美国和欧洲为了提升炮弹产生面临的各种困难,以及俄罗斯拼命的改装旧坦克生产新坦克。我才意识到,纸上谈兵终究是纸上谈兵,只有真正在战场拼命的人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需要的。
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后,我认为,坦克之所以不会消失,核心原因还是效率问题。近距离战斗永远是效率最高的战斗,想要单纯依靠远距离战斗来解决问题,成本太高,谁都吃不消。举个例子,远程精确打击最好的武器就是弹道导弹,但伊朗和以色列的战争说明,一方面是战机扔炸弹,一方面是远程弹道导弹,结果就是伊朗方面的库存根本支撑不了几天。而以色列方面的炸弹是永远管够的。这就是远程打击和近距离打击效率的一个对比。而如果上升到理论层面,这其实跟一个经典的战争模型有关,那就是兰彻斯特方程。 兰彻斯特方程(LanchesterEquation)是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于100年前提出的数学模型,它描述了交战双方兵力变化。公式如下:
其中alpha和beta表示非战斗减员系数,U(t)和V(t)表示双方的兵力补给。通过假设不同的交战模式,就可以得不同的方程解。比如,远距离作战时,双方减员符合线性方程,也就是一方损失率和对方兵力成正比。而近距离作战时,情况就更复杂,变成了平方律。一方损失率和对方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成正比。所以,为什么陆地战争中要强调分割包围,形成局部以多打少呢?因为可以以平方律更快的消灭敌军。而如果都是远程交战,即使形成了局部以多打少,双方都是线性减员,并不会形成快速消灭的局面。 有了上述的知识,我们就可以得出,为什么信火一体不会取代坦克了。因为远程杀伤的效率远不如近距离战斗,尤其是在兵员数量较多的陆战场合。所以,坦克还是要继续发展的,只不过不是走甲弹对抗的路线了,而是向更加全面的对抗场景发展。
然后再说一下双离谱坦克。这辆坦克的特征明显可以看出还没有脱出传统坦克的架构,毕竟它立项的年代俄乌战争还没开打,谁都不知道无人机能玩出这么多花活。它在平台架构上是用了很多技术,比如增程式动力,信息化网络,主动防御这些都具备,而105炮则说明它不再强调甲弹对抗,而是更看重对付多样性目标。毕竟传说中15式坦克就有榴弹炮模式,打击距离有十几公里,更不要说新一代105炮了。这些都可以看出设计团队根据新的战争形态做的调整。但这些都只是传统坦克的大幅度改进,并不算革命性变化。尤其是对无人机和智能地雷的防御,并没有看出有专门的设计。当然金控配资·,现在双离谱也只是实验阶段,还可以调整。未来等到真正服役之后,相信会看到进一步的变化。 此外,信火一体我们也会继续发展,刚出现的新型58倍径的155自行榴弹炮就是例子。未来,我们不仅坦克要做到最好,信火一体也要做到最好,两条腿走路,才是正道。
诚信双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