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佩斯的《戏台》从“年度期待”到“史诗级翻车”米升网,只隔了一夜
7 月 25 日,陈佩斯导演处女作《戏台》正式开画,预售 5786 万、首日 8000 万,数据看上去体面,却架不住口碑雪崩,短评区齐刷刷一颗星,“尴尬到脚趾抠地”“陈佩斯晚节警告”高赞屠榜。
最离谱的是,影片早在半月前就开始点映,结果到今天还没破亿,排片已被影院打入凌晨垃圾时段。
电影感几乎为零:90% 场景锁死在戏园子里米升网,镜头语言就是“正面-侧面-全景”三板斧,活生生把大银幕拍成了监控回放。
表演全员“舞台腔”:黄渤、姜武、尹正集体切换朗诵模式,一开口就让人出戏到春晚分会场。
剧情像被抽了脊梁:原本讽刺军阀的黑色喜剧,被拍成“军阀卖萌傻大帅+工具人六姨太”的低级闹剧,女性角色除了擦边球毫无作用。
笑点全是上世纪库存:鸦片梗、包子梗、戏服梗……年轻人看完一脸问号米升网,爸妈辈都嫌老套。
陈佩斯不是第一个翻车的国民喜剧人。周星驰《新喜剧之王》惨案在前,如今《戏台》步后尘,再次证明
“把 20 年前的爆款原封不动端上桌,只会让观众闻到一股陈年老油味儿。”
电影市场早已迭代,短视频 15 秒一个包袱、网剧 3 分钟一个反转,观众阈值被拉到天花板,而《戏台》还在用 90 年代小品的节奏铺梗,不扑街才怪。
确实有一波 60、70 后观众打出五星,“冲着陈佩斯也得给个面子”。但数据不会撒谎:猫眼想看画像里,24 岁以下观众占比不足 8%,而 40 岁以上高达 63%——换句话说,这片子已经把年轻人全部劝退,只剩情怀党自嗨。
更尴尬的是,陈佩斯亲自录视频求排片,泪洒现场,反而被吐槽“卖惨营销”。
别再幻想“炒冷饭+拼盘明星”能收割票房,时代抛弃你的时候,连招呼都不会打。
要么像大鹏《长安的荔枝》一样,把传统文化包进当代语境;要么学《南京照相馆》,用小人物视角讲新主旋律。
否则,下一个被一星刷屏的米升网,就是正在拍的《女足》。
诚信双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