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议是2025年7月27日在苏格兰的特恩伯里高尔夫球场敲定的。特朗普那边儿,一直推“美国优先”的贸易政策,从4月份就开始暂停部分关税,给各国时间谈协议。但对欧盟,他从一开始就威胁要加到30%,后来在信里又重申了。冯德莱恩带着团队飞过去,谈了不到一个小时,就出了结果:美国对大部分欧盟商品征收15%的关税,比原先的20%低了点儿,但比之前平均4.8%的水平高出不少。钢铝产品还维持50%的关税。换来什么?欧盟得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,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,比如液化天然气和核燃料,还有军工采购,总额上万亿美元。这听起来像不像欧盟在出血?为什么特朗普能这么狮子大开口?难道欧盟就没底牌吗?
法国这边的反应最激烈。7月28日,法国总理弗朗索瓦·贝鲁在X平台上直接开炮,说这份协议该叫“冯德莱恩-特朗普协议”,因为它让欧盟回到了“黑暗时代”。他觉得欧盟本该团结一致,对美国压力硬扛到底,结果却选择了屈服。这话听着多扎心?贝鲁不是随便发牢骚,他代表了法国对欧洲自主性的担心。法国外贸部长级代表劳伦特·圣-马丁也跟着补刀,说欧盟早该拿出反击手段,从4月份就开始列出报复清单,比如对美国科技产品加税、对飞机和农产品下手。可为什么忍住了?结果让特朗普觉得欧盟好欺负,一步步加码要价。圣-马丁的惋惜挺接地气的:特朗普只懂强权,你不硬他就得寸进尺。现在呢?欧盟签了这么个不平等的玩意儿,法国人觉得这不光是经济损失,更是面子问题。你觉得呢?如果法国早点儿带头反击,结局会不会不一样?
展开剩余75%再看看马克龙的态度。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·马克龙到7月30日才发声,说欧盟在谈判中没被美国足够“畏惧”,导致协议成了政治、经济和道德上的惨败。他在内阁会议上直言,欧洲单一大市场这么大,为什么没发挥出杠杆作用?马克龙一直推欧洲战略自主,批评美国单边主义,这次协议让他觉得欧盟又被美国牵着鼻子走。想想法国经济千层金配资,汽车、葡萄酒、化妆品这些出口大户,现在面对15%的关税,成本直线上升。法国酒业协会就喊了,15%的关税可能让美国市场丢掉上亿美元生意,还威胁上万个就业岗位。为什么法国这么敏感?因为他们本来就想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,转向中东合作,现在却被迫绑定美国高价能源,这不是自找麻烦吗?
德国那边儿的态度就温和多了。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·默茨7月28日说,这协议避免了贸易战,对出口导向的德国经济是件好事儿,虽然15%的关税会带来“实质损害”。默茨承认,美国把关税从30%降到15%已经是让步了,他没法指望更好结果。德国汽车业松了口气,奔驰、宝马这些巨头本来担心30%的关税会砸饭碗,现在15%还能扛。意大利总理乔治娅·梅洛尼也欢迎协议,说避免了“毁灭性后果”。为什么德意这么务实?因为他们经济更依赖出口,贸易战一打,德国机械、意大利时尚品就遭殃。欧盟内部这分歧,你说是不是谈判的软肋?法国想硬刚,德国想稳住,为什么总让特朗普捡便宜?
其他国家也没闲着。匈牙利总理维克托·欧尔班嘲讽冯德莱恩“被特朗普当早餐吃了”,说欧盟没钱没人投资美国6000亿千层金配资,这协议就是空头支票。瑞典和俄罗斯也表达担忧,俄罗斯还说这暴露了欧盟的弱点。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什·舍夫乔维奇7月28日辩护,说这是“艰难环境下最好的协议”,保住了贸易流和就业,还暗示这关乎乌克兰支持和北约稳定。冯德莱恩自己也说,谈判“很艰难”,但至少避开了全面关税战。可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这是屈服?协议里美国几乎没补偿,欧盟却得掏大笔钱买能源和投资,这平衡吗?
想想时间线,从4月2日特朗普签行政令征收20%关税开始,欧盟就威胁反制,但一直到7月都没动真格。5月到6月,欧盟列出方案,警告8月1日起加税美国产品,可为什么没执行?特朗普7月7日推迟关税到8月,给90天宽限,但同时加压。7月12日,他签备忘录强调“美国优先”。冯德莱恩7月25日通话约定会面,27日就签了。为什么这么急?因为8月1日是死线,欧盟怕贸易战伤筋动骨。法国现在后悔,早知道就从4月起硬怼,或许特朗普不会这么嚣张。可历史没如果,你觉得欧盟的犹豫是战略失误,还是内部不团结闹的?
协议还得欧盟27国批准,这才是关键。7月29日,欧盟理事会开会讨论,大使们辩论细节。法国代表反对,说不平衡,得审视。默茨视频发言,说维护了德国利益。贝鲁继续批评,圣-马丁推动修改豁免条款,比如航空和化妆品。到7月31日,批准还悬着。评论家质疑法国态度:如果马克龙一直反对,冯德莱恩敢签吗?这不是转移视线,塑造形象?法国作为欧盟核心,不点头谈判都启动不了。为什么法国现在跳出来?或许是为企业说话,保本土产业。
更深层看,这协议暴露了欧盟的痛点。欧盟想战略自主,但面对美国压力,总得让步。特朗普商人作风,用关税当杠杆,欧盟呢?内部分歧大,法国推自主,德国求稳。结果呢?能源绑定美国,投资流向美国,欧盟的绿色转型和数字政策咋办?冯德莱恩7月提出“清洁工业协议”,投1000亿欧元支持清洁制造,还推8000亿国防投资。可现在,得买美国化石燃料,这不矛盾吗?为什么欧盟总在关键时刻软?想想全球格局,中国贸易逆差3058亿欧元,冯德莱恩在北京峰会说要平衡。现在对美妥协,对华呢?
特朗普那边儿庆祝,说这是“史上最大协议”。他7月27日记者会上说,欧盟市场封闭太久,现在开放零关税给美国产品。可冯德莱恩说,协议不包括数字税和监管,这算欧盟的小胜?但总体,美国获利多。为什么特朗普能屡屡得手?他的“对等关税”从4月起,就让全球七国签协议,只有欧盟这么大体量,还得吞苦果。
法国的不满有道理吗?他们觉得冯德莱恩“私签”,因为没充分咨询成员国。可欧盟委员会有贸易谈判权,冯德莱恩是代表整体。为什么法国觉得被卖?因为协议附加条款多,能源采购够欧洲几年消费,却没美国补偿。欧洲本想脱俄转中东,现在锁死美国高价货,成本谁扛?法国农业、奢侈品出口受冲击,贝鲁发文说欧盟回到了屈服时代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诚信双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